第四百九十章 法宝寺再遇谢春芳-《大明:老朱,咱说好的不急眼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李管家当即回答道:“回老爷,法宝寺位于城外东麓的鸡笼山上。”

    鸡笼山!

    苏璟立刻就反应了过来,这不是鸡鸣寺么!

    同时脑海里关于鸡鸣寺的许多记忆也浮上了心头,毕竟上辈子自己去过了不少次。

    不过上辈子的鸡鸣寺,却是在清朝的时候会被战火摧毁过一次,后来重修的。

    这会的法宝寺,那可是可以一直追溯到三国时期东吴的栖玄寺,那是真正的历史名胜古迹。

    而且法宝寺在鸡笼山上,树木繁茂,也算是个避暑之地。

    “好,就去法宝寺转转,备马车。”

    苏璟也是来了兴趣,当即就要出发。

    李管家自然是没有半点的拖沓,马车迅速的备好。

    就这样,苏璟直奔鸡鸣寺而去。

    大明时候的南京城,主城并不大,法宝寺也不在城区之内,而是在东麓。

    马车出了东城门,一路朝着鸡笼山前进。

    城外绿草如茵,但阳光一样的炽烈。

    即便身处车厢之内,苏璟依旧感觉相当的酷热。

    车厢门还有窗全部打开,有着马车前进的一点风,能够微微缓解这份炎热。

    也就一个时辰不到的功夫,苏璟的马车便来到了鸡笼山下。

    “你把车停好,然后自己找个地方乘凉就行。”

    苏璟嘱咐了一下车夫,便顺着山路直接上山了。

    毕竟不是上辈子,去往法宝寺的路,还是要靠两条腿的。

    山路并不崎岖,作为‘南朝第一寺’的法宝寺,香火相当的旺盛。

    对于鸡鸣寺,或者说法宝寺的历史,苏璟也算是了解一点。

    不说起源,就说梁武帝在此地兴建同泰寺,并在寺内颁布《断酒肉文》,至此,佛家的素食规矩,便流传了下来。

    没错,佛教原本刚传入华夏的时候,并没有吃素的说法。

    一切的源头,得是这个梁武帝,开辟了素食之始。

    因此,这里成为了真正的佛教圣地,天竺高僧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到应天的时候就住在这里,南唐的时候改名静居寺,后来又改圆寂寺,到了宋朝更名为法宝寺。

    然后一直都是法宝寺这个名字,而改名鸡鸣寺,那是洪武二十年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是老朱亲自下令重建,然后御笔题名‘鸡鸣寺’。

    这才有了后世的鸡鸣寺。

    苏璟不急不缓的在山道上走着,毕竟是数百年的寺庙了,上山路上全是石阶铺就。

    对于上山来说,那可太方便了。

    这会正值中午,上山的人却一点不少,有普通的百姓,也有身穿绸缎的富贵人。

    唯一相同的,那就是虔诚的表情。

    信佛这件事,那真是自从佛教兴盛以来,便在华夏大地扎根了。

    从贩夫走卒到王公大臣,基本就没有覆盖不到的。

    与那些快步而上的礼佛者不同,苏璟的步伐很慢,他本就来散散心的,也没有什么要求的东西。

    也不知走了多久,苏璟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寺庙之内。

    法宝寺比起自己上辈子见过的鸡鸣寺,那真的是要小上许多。

    建筑风格上,也有着很大的区别。

    院内香火鼎盛,来来往往的人群那是相当之多,哪怕这个时候已经快到中午了。

    苏璟看庙里面人多,就没进去凑热闹,而是靠着院内的围墙随意的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上一次苏璟去寺庙,还还是在溧水县的时候去东庐寺,不过那时候身边跟着朱标,这一次却是苏璟孤身一人。

    日头正盛,阳光炽烈。

    院内人多,灼热之感便更加的强烈。

    苏璟摇摇头,直接从侧门而出,朝着这法宝寺的后面走去。

    这刚走不远,苏璟便瞧见了一束炊烟袅袅。

    看来是这法宝寺的后厨正在忙碌,也对,毕竟如此多的香客,这大中午的,肯定是要吃饭的。

    苏璟见状,迅速奔向后厨。

    他也没吃饭,现在庙里人多,不早点吃了,怕是待会又是人挤人了。

    后厨靠近伙房,自然要更热一些。

    此时已经有一些香客过来吃饭了,苏璟本以为要花钱,却没想到这里的斋饭是免费的。

    仔细想想,倒也可以理解。

    这法宝寺香火鼎盛,就看这个架势便知道,香火钱肯定少不了。

    免费提供点斋饭,对于法宝寺来说并不会产生财政压力,反倒是能让法宝寺的名声更显,吸引更多的香客。

    这法宝寺的主持,是有头脑的。

    苏璟要了一份斋饭,然后就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。

    至于山下的车夫,苏璟也没有什么好担心,马车出门,车夫都是需要带干粮的。

    “竟然是萝卜干。”

    苏璟看着桌上提供的斋菜,还是很意外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