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七十章 剑修家乡何在-《剑来陈平安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陈平安笑呵呵道:“下次去铺子,多送你一碗阳春面解酒,可以少说醉话。”

    魏晋指了指身后茅屋,“老大剑仙心情不太好,你会说话就多说点。”

    陈平安与魏晋分别,刚落下城头,老大剑仙便走出了茅屋,习惯性双手负后,“呦,陈武神驾临,小小寒舍,蓬荜生辉。”

    陈平安就奇了怪了,以前老大剑仙说话,没这么“客气”啊,印象中的老大剑仙,还是很德高望重、惜字如金的。

    陈清都瞥了眼陈平安,伤势尚可,收获不小,以心声说道:“先前欠了你两个秘密,现在可以说给你听了。”

    陈平安收敛神色。

    结果老大剑仙两个所谓的小秘密,一个比一个比天大。

    一个是关于剑气长城所有刑徒剑修的家乡。

    最早那拨远古刑徒,家乡竟然半数来自蛮荒天下,半数来自如今开辟出来的第五座天下。

    陈平安愕然。

    那么就是说,半数刑徒与后世子孙,其实从一开始就身在家乡?

    所以是生在剑气长城,死在剑气长城,皆在家乡?

    那么剩余半数刑徒的子孙,若是想要叶落归根,就与第五座天下有关了?只要能够活下来,最少还有返乡的机会?

    第二个秘密,更大。

    老大剑仙的说法,十分惊世骇俗,纯粹武夫的登天之路,其实正是一条成神之路,其中又会牵扯到兵家修士。

    陈平安虽然之前有些猜测,但是等到老大剑仙亲口说出,就一下捋清楚许多脉络了,比如不再奇怪为何武学道路上,会有个金身境?而世间山水神祇,皆以塑造出一尊金身,为大道根本所在。不谈那鬼魅英灵成神,只说活人立地成神,类似铁符江水神杨花的经历,“形销骨立”,是必经之路,这其实与武夫淬炼体魄,打熬筋骨,确实是差不多的路数。

    陈清都并没有把话说透,反正这小子喜欢想,以后有的是时间,去琢磨这部老黄历最前边的那些书页。

    带着陈平安缓缓而行,既然都开始散步了,总不能没走几步路就回头,于是老人稍微多说了点,“自古神仙有别。先神后仙,为何?按照如今的说法,人之魂魄,死而不散,即为神。享受人间香火祭祀,根本无需修行,便能够稳固金身。”

    “不死为仙,便是如今那些在山上趴窝的练气士了。读书人撰写史书,总是删删减减,久而久之,距离真相就越来越远,你以后有机会的话,可以去三大学宫逛一逛,当了那个老秀才的闭关弟子,翻几本不值钱的旧书而已,这点门面还是有的。”

    这些说法,陈平安就只是听着记着而已,暂时意义不大,若是再务实些,可以说是毫无意义。

    只是接下来的一个说法,就让陈平安乖乖竖起耳朵,生怕错过一个字了。

    “先远游再山巅,接着是那武道第十境,其中又分三层,气盛,归真,神到。何谓神到?我记得你家乡有个说法,叫什么来着?”

    “到门!”

    陈平安脱口而出道:“如果一个人手艺足够好,无论是庄稼把式,还是烧造瓷器,别人都喜欢称赞为‘到门了’。”

    陈清都点了点头,“到门了,到什么门?路怎么走?谁来看门?答案都在你家乡小镇上……又怎么说来着?”

    陈平安说道:“余着。”

    陈清都笑着点头,又详细说了些十境三层的门道。

    只是老人破天荒有些缅怀神色。

    在宝瓶洲那边,有个故友,一样画地为牢有那万年光阴了吧。

    所以陈清都说了一句题外话,“绣虎崔瀺,委实厉害。”

    陈平安说道:“当年第一场问心局,因为齐先生在,所以安然度过了,等到齐先生不在,第二局,我便如何都熬不过去。那还是崔瀺没有全力落子的缘故。”

    陈清都说道:“所有难熬又熬过去的苦难,就是在心头砸下一个坑,坑越大,以后就可以容纳更多。”

    陈平安嗯了一声。

    但也有可能一辈子都在弥补那个坑,比如当世道亏欠一个人的童年越多,当那个人长大之后,就会一直在缝补和弥补。

    离开城头,陈平安御剑去往避暑行宫的私宅,开始安心养伤。

    短短两天之后,陈平安走了趟躲寒行宫,来去自如,手握玉牌,都不用消耗一张缩地符。

    陈平安拣选了僻静处,看白嬷嬷为孩子们教拳,正好说到了何为“全身是一拳”,立意何在,如何学,再如何练。

    其中有个孩子,陈平安不陌生,是那个叫元造化的假小子,送了她两把折扇,是剑气长城唯一一个,能凭真本事坑到二掌柜神仙钱的小丫头。

    其余那些孩子,事实上陈平安个个都不陌生,因为都是他和隐官一脉,精心挑选出来的武道种子,其中一个孩子,已经被郁狷夫带去中土神洲,其余学拳还不算晚的,都在这里了。

    剑气长城剑修极多,纯粹武夫却极少。

    万一剑气长城被攻破,天地改换,沦为蛮荒天下的一块版图,难道那么多的武夫气运,留给蛮荒天下?

    当然不行。

    只是陈平安也知道,临时抱佛脚,要让这拨孩子,去争那“最强”二字,希望渺茫。何况剑气长城,存在一种天然压胜,大道相冲得极为厉害,以前想不明白,先前在城头上,被老大剑仙点破之后,才有些明白。中土神洲的女子武神裴杯,极有可能是有备而来,至于曹慈,练拳纯粹,是从来不要那武运的,这一点,陈平安自认远远比不上曹慈,如今只要武运愿意来,陈平安恨不得让那份武运喊上“亲戚”“家眷”一股脑来,开门迎客,多多益善。

    但是就算这拨孩子仓促练拳,挣不来武运,一样关系不大,只要有了一技之长,打好底子,将来不管到了哪里都能活,或者说活下去的机会,只会更大。身处乱世,想要安身立命,争一争那立锥之地,很多时候,身份不太管用。

    演武场那边,白嬷嬷递出一拳,距离极短,出拳不过半臂,但是拳意很重,返璞归真,浑然天成。

    到了七境武夫这个层次,再往高处走,所谓的拳招,其实就已经是比拼拳意的深浅,类似一种质朴的大道显化。

    那一拳,白嬷嬷毫无征兆砸向身边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,后者站在原地纹丝不动,一脸你有本事打死我的表情。

    是出身太象街高门的姜匀,资质算是极为出彩的一个。

    等到白嬷嬷收拳后,孩子自己浑然不觉,心中半点不怕的他,其实已经汗流浃背。

    这是一种很难得的潜在天赋。

    白嬷嬷又是一拳,拳头几乎要贴在一位玉笏街小姑娘的额头,后者就要比姜匀稍逊一筹,虽然没有挪步,但是身形微微一晃。

    十余个孩子站在一排,白嬷嬷一个一个走过去,有些孩子后撤,有些孩子咬牙站在原地。

    只是白嬷嬷一拳未出。

    但是陈平安看得出来,当白嬷嬷走到几个孩子身边的时候,拳未出意已到,只可惜只有一个暮蒙巷名叫许恭的孩子,他的直觉是对的,在白嬷嬷拳意微动之际,就已经早早挪步后退,虽然是与那姜匀截然相反的选择,不过都属于有希望拳意更早“上身”的好胚子。

    再看那假小子元造化,如临大敌,只是一位身体紧绷,白嬷嬷拳意悄然外放,却依旧没有察觉。

    陈平安觉得这些都没什么,习武一途,不是不讲资质根骨,也很讲究,但是到底不如练气士那么苛刻,更不至于像剑修这么赌命靠运。剑修不是靠吃苦就能当上的,但是练拳,有了一定资质,就都可以细水流长,脚踏实地,缓缓见功力。当然三境会是一个大门槛,只是这些孩子,过三境肯定不难,只有早晚、难易的那点区别。

    陈平安斜靠廊道柱子,双手笼袖,看着那些孩子,想要用心学拳的,多半是妍媸巷、暮蒙巷的贫苦出身,不太想学的,往往姜匀这样的大族子弟。

    孩子们又开始练习站桩,白嬷嬷偶尔会帮着骨拧筋转,搭把手,然后那个孩子就开始满地打滚,嗷嗷叫哇哇哭。

    看得原本心境祥和的陈平安,直接变成了幸灾乐祸,挺乐呵。

    只是看到假小子和一个陋巷孩子,先后疼得趴在地上,便又有些心酸。

    白嬷嬷瞥了眼自家姑爷那个方向,神色慈祥,老妪的眼神,略带询问意味。

    陈平安赶紧摆摆手,示意自己就是来这边看看。

    不曾想白嬷嬷却还是笑道:“隐官大人,这里边有人说要与你学拳,嫌弃我的拳法太娘们,不如你来教教看?”

    陈平安刚要婉拒,那个姜匀就双臂环胸,扯开嗓子喊道:“隐官何在?!”

    他娘的小兔崽子,到底谁是隐官大人。

    陈平安看了眼那个坐起身的假小子,默默抬起手,手臂颤抖,擦拭脸上的尘土和汗水。

    白嬷嬷面带微笑。

    陈平安只得快步走到演武场。

    陈平安也没多做什么,就只是说了些六步走桩的拳法心得,简明扼要,几句话的事情。

    姜匀以为刚起了个头,结果那年轻隐官就闭嘴了,孩子忍不住问道:“这就完事啦?”

    陈平安点头道:“拳理本来就不会太多,这跟越薄的书籍,蕴含学问越大,是一个道理。”

    话说一半。

    三教诸子百家的学问,越是宗旨所在,后世越是注经、训诂繁多,最终枝繁叶茂,包罗万象。

    只是与孩子们打交道,讲得越繁琐,反而会让他们不知所措,无所适从。

    白嬷嬷笑道:“隐官大人,如果不着急返回避暑行宫,刚好今天立桩演练得差不多了,可以教一教这撼山拳的走桩。”

    有外人在,姑爷自然是不能喊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